close
¡1.讓學生了解自己對死亡及瀕死問題的觀點,願意對死亡進行思考。 ¡2.讓學生討論死亡的語彙、委婉說法、死亡的象徵物、文化傳統的迷信,引導學生打破禁忌,可以談論死亡。 ¡3.讓學生了解自己對死亡的態度並建立面對死亡時的適當接受態度。 ¡4.進行臨死覺知教育,讓學生了解死亡的歷程、階段、方式,並認知瀕死病人的情緒及需要。 ¡5.了解死亡所造成的失落感及了解哀傷造成的身心社會反應,獲得處理失落勝任感。 ¡6.讓學生了解預立遺囑的時代意義與要件,對生命進行反省,建立起死亡準備的行為。 ¡7.了解台灣社會處理死亡相關的機構,不同信仰中處理死亡相關的儀式與意義,學習自我規劃葬禮,進而具備協助處理喪葬的能力。
全站熱搜